RTC 加入 IWFA,让标准成为共同语言

在信息噪音越来越大的时代,真正稀缺的,不是“好故事”,而是可被验证的标准。

2025年4月,Reflek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恒昼科技(下称 RTC)正式加入世界窗膜协会(IWFA),成为全球仅有的13家制造商会员之一,与3M、Eastman等并列。对FlexiShield固驰来说,这不是一个新徽章,而是一句重新做出的承诺:用行业标准,讲我们是谁、做了什么、准备走向哪里。

图片1.png

为什么是 IWFA:从“各说各话”到“同一把尺子”

窗膜行业长期存在一个尴尬现实:参数五花八门、口径各不相同,用户很难判断什么是真实力,什么只是“话术包装”。IWFA的存在,正是为了给这个行业提供一套共同的“语言体系”——统一术语、规范测算方法、推动教育与合规,让每一个数字都可以追溯到明确的标准。

RTC选择在2025年加入IWFA,意味着将自己的技术资料、参数表达、市场沟通全面对齐这一权威行业框架:

在对外发布数据时,遵循ISO / NFRC / ASTM等国际标准方法,采用系统值和清晰脚注,而不是孤立的、难以比对的数字碎片;

在合规、能效和年检等议题上,与各地区监管逻辑保持同一“语境”,减少跨区域沟通摩擦;

在行业内部,与全球主流制造商站在同一个讨论桌上,就技术趋势、可持续、法规走向展开更高维度的对话。

换句话说,加入IWFA不是“拿到一个资格”,而是接受一套更严苛的自我约束:以后每一句“好”,都必须经得起标准的复核。

图片2.jpg

品牌底座:把工程秩序和组织秩序叠加在一起

如果说IWFA是行业“规则的屋顶”,那RTC多年的全球布局和技术沉淀,就是FlexiShield 固驰的“地基”。

RTC诞生于1997年的美国加州鲍德温公园市,从磁控溅射柔性电路和微传感器基材起步,逐步走向建筑及交通运输领域,创始团队汇聚了来自麻省理工的多为专家,成为美国窗膜与漆面保护膜领域前三的生产厂家之一,也是美国本土最大的私人制膜企业。

今天,RTC通过“中美双总部及双制造基地 + 中央管控型分销枢纽”构建起一套全球协同网络:

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和中国赣州制造基地,承担制造与工艺落地,兼顾原装进口与本地化效率;

依托欧洲、中东、墨西哥等多地子公司与分销办事处,形成多节点仓配体系;

截至2025年9月,FlexiShield固驰业务已经覆盖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、超过10000+门店,累计服务超过百万车主。

这套组织能力,让RTC不只是“能做出好产品”的制造企业,更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稳定交付、持续服务的长期伙伴。

加入 IWFA:对外部信任的三重增强

1. 对行业与媒体:可信度

当 RTC 的名字出现在IWFA官方制造商名单中时,意味着它通过了协会对资质、能力与合规的多重审查。对于行业与媒体来说,这是一个清晰信号——这是一家愿意在公开框架下被检验的企业。新闻报道、行业测评、跨国合作,都可以在一个更明确的信任基础上展开。

2. 对数据与话术:可复验

RTC在品牌手册中明确提出:技术资料将以“系统值 + 标准脚注”的方式呈现,标示出测试标准、基准玻璃条件、入射假设等关键信息,便于独立第三方按同一口径复核。

这意味着:

相同的指标在不同品牌间可以直接对比;

渠道物料、门店话术、官网内容使用的是同一套定义;

“看不懂”的参数,逐渐变成“能查、能比、能问清”的公开信息。

3. 对长期口碑:可持续

当企业自愿把自己“绑”在标准上,就等于自愿放弃一部分短期的“话术空间”。加入 IWFA 以后,RTC 需要持续投入资源维护口径一致、合规透明、培训更新,这些都会沉淀为未来的品牌资产——一个不会因为几轮价格战就被消耗掉的“长期信用”。

图片4.png

对行业生态:从“参数之争”到“方法之争”

标准背书的价值,不仅在于“让自己看起来更好”,更在于推动行业把注意力从噱头拉回到方法本身。

在核心技术层面,RTC已经构建起一整套以“蓝闪幻蝶仿生技术、磁控溅射技术、蓝宝石涂层、精密涂布与高性能胶黏体系”为代表的技术族谱:

从自然中借鉴的蓝闪幻蝶™仿生技术,利用纳米级多层立体栅栏结构管理光谱,实现“高效隔热 + 高可见光透过 + 低反射 + 信号友好”;

源自航天技术的磁控溅射工艺,通过多层纳米金属/陶瓷叠加,实现稳定、可控、可复制的光学性能;

Sapphire Crystal Plus™蓝宝石涂层与DuaNano™精密涂层体系,通过微米级涂布,提升耐久性与表面光学品质;

与Bostik联合开发的FlexiCoat™高性能胶水,在长寿命、耐候性、环保法规等维度建立新的行业标杆。

当这样的技术体系与IWFA的标准框架叠加,行业竞争的焦点自然就从“谁的单一指标更夸张”转向“谁的技术路径更稳健、谁的长期表现更可控”。从参数之争,走向方法之争,本身就是行业成熟的标志。

五、对渠道伙伴:更低摩擦,更高效率

对于经销商和门店来说,RTC加入IWFA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具体的:

培训更体系化:构建了“理论 + 实操 +考核”的全球标准化培训体系,每年还邀请美国顶级技师来华交流,帮助门店提升施工标准与沟通能力。

物料与话术更统一:从品牌手册到门店物料、线上内容,使用统一的术语和标准脚注,避免“各说各话”,减少售前沟通成本。

工具链更完整:RAP 2.0精密裁切系统、智能扫描、绘图机等工具,帮助门店在裁切精度、施工效率和车型适配上形成稳定优势。

供应更稳定:依托“2总部、4中心、1枢纽、2基地、6仓储”的全球链接布局,让渠道在补货与项目交付上更有确定性。

对渠道来说,这是一套可以被复制的生意方法论,而不只是多了一个“协会会员”的卖点。

图片6.jpg

对终端用户:把“看不见的专业”变成“看得见的安心”

对普通车主和消费者来说,IWFA这四个字可能有些“远”,但它带来的变化,最后都会落在几个简单的问题上:

“我贴的是什么?凭什么说它好?出了问题怎么办?”

RTC与FlexiShield固驰试图给出一个尽可能清晰的回答:

可查询:通过小程序与电子质保系统,用户可以完成质保登记、门店查询、案例查询,随时核实产品真伪与服务记录。

可追溯:每一批产品都有清晰的原产地证明、报关单与原材料佐证,做到“来源可讲清、过程可追踪”。

可求助:美国、中国、荷兰、中东、墨西哥等多地设有服务中心,提供24小时技术响应;质保期内非人为损坏,支持门店直赔或换新。

可被解释:包括“雨后玻璃上偶现的虹彩”等现象在内,RTC都会从光学与工艺角度给出解释与指引,而不是简单一句“正常现象”带过——这是对用户知情权的尊重,也是对技术细节的尊重。

这些背后,其实是一种态度:把原本只存在于实验室与工厂里的“专业”,尽可能转换为用户手里“能看懂、能用上”的安心感。

图片7.jpg

把“加入”变成“改变”:RTC 的四项标准行动

为了不让“IWFA会员”停留在名片上,RTC正在推进四项长期行动:

标准化表达所有对外物料全面采用系统值与标准脚注,清晰标注测试标准与条件,并持续清理不严谨、易混淆的旧物料与话术。

训练与复训机制在原有全球标准化培训体系基础上,对门店进行持续复训与抽检,把“合规”变成每日习惯,而不是一次性宣传。

服务闭环与透明反馈依托电子质保系统和远程技术支持,建立“问题—处置—复盘”的台账,让每一次售后都成为改进产品与服务的机会。

行业科普与共建通过品牌手册、培训内容与各类公开渠道,持续输出关于术语、测量方法与合规要求的浅白解读,邀请渠道与同行一起完善内容库,把“标准”做成整个行业共享的资产。

图片8.jpg

让标准,成为我们彼此信任的方式

在嘈杂的市场里,标准像一束安静的光。它不负责制造情绪,却能照亮真实;它不会为任何一家企业粉饰太平,却能告诉人们:什么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东西。

RTC加入IWFA,是一次清晰的站队——站在标准这一边,站在长期这一边,也站在用户这一边。

对 FlexiShield固驰来说,这意味着:

用更公开的规则约束自己,

用更坦诚的语言面对渠道与用户,

用更长远的视角看待每一次安装、每一张质保卡、每一位车主。

我们相信,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同一套标准下认真做事时,这个行业的每一块玻璃、每一张膜,都会变得更值得信赖。而那时,“RTC × IWFA”这行字,也许就不再只是一个新闻点,而会成为——你选择固驰时,心里那份踏实感的一部分。

图片9.jpg

标签:

上一篇:卓木王红木整装案例:法式建筑里的千平中式大宅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