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刘慈欣《三体》到孙世前《长城龙》 中国科幻实体化路径揭晓

2025年3月28日,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、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首钢园隆重开幕。本届大会以“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科幻领域专家学者、行业代表参会,首钢园工业遗存与科幻场景的创新融合,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。

大会现场主视觉构筑物,由“中国机甲之父”孙世前团队创作的机械艺术装置《长城龙》引发广泛关注。该作品历时七年完成,全长19米、总重10吨,以5000余个精密零件实现长城与巨龙的形态转换,生动诠释了“传统为魂、科技为骨”的创作理念,是各界公认的“中国第一机甲”。作者孙世前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曾表示:“中国机甲艺术是中华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话载体。”

著名科幻作家、《三体》作者刘慈欣与孙世前一同启动《长城龙》并签名留念,随后在大会致辞中强调:“中国科幻正从文学创作向多元实践拓展,需加快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。”由刘慈欣担任名誉院长的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,已孙世前为特邀研究员,共同推动中国机甲文化等科幻元素从文本到实体的产业化落地。

大会权威发布的《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》显示,我国科幻产业持续高速发展:2024年总营收突破1200亿元,同比增长28%;实体衍生品市场占比提升至22%,青少年群体参与科幻主题活动比例超60%,产业“年轻化”特征显著。

作为国家科幻产业重要承载地,首钢园已集聚12个重点项目,年产值预计超30亿元。北京市政府公告称,《长城龙》将作为常设展品入驻园区,与XR灯光秀、机甲巡游等形成“科技+文化”体验矩阵,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创新高地。

标签:

上一篇:首届中国东方街舞产业大会圆满落幕:街舞艺术国家队领航,开启街舞产业黄金时代
下一篇: